广州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揭开面纱。

日,广州正式对外发布《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

“十四五”时期,广州金融首次提出建立“三中心、一标杆、一高地”,即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打造风险管理中心,建设面向全球的财富管理中心、国际化金融资源配置中心,创建数字金融标杆城市,建设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绿色金融创新发展高地。

在这样的定位下,目标具体而又翔实:

“广州金融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金融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9.5%;金融业总资产突破11万亿元。”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亿通表示,“十四五”时期,广州的法人金融机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不断增强,金融业税收收入达700亿元;金融交易台辐射力明显提升,打造1—2个全国的交易台;培育1—2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持牌金融控股集团公司。

如果说“十三五”时期广州金融是在构建、发展大金融格局,那么“十四五”时期的规划,则是站在新起点、身处大变局的广州,面向未来进行的重大发展战略部署,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不断提升广州中心城市金融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充满了迈向更高能级的发展的思考。

总而言之,这份《规划》用6.1万字描述了广州金融的新未来。

变迁与机遇

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商船等待远航。金融创新吸引全球资本汇聚,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就在这座港口城市。

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爆发,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伦敦的金融巨子跟随时代的潮流,配置来自全球的财富,一个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也由此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建立战后金融新秩序。纽约则依靠强大的金融资源,成为又一个顶级的金融中心。

观察三大顶级国际金融中心的诞生,都因与崛起之国一起抓住了大变局所产生的机遇,才完成跃升:阿姆斯特丹发迹于海上贸易,伦敦受益于工业革命,纽约则借力战后重建。

新世纪,如何凭借实力抓住机遇,稳中求进,是广州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份《规划》的设想中,广州将建成“三中心、一标杆、一高地”。

其中,“三中心”无一不逐鹿全球,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完整的期货产业链,打造风险管理中心是“三中心”之首。

早在广州期货交易所获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时,广州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就曾表示,广州期货交易所将作为“十四五”期间广州金融业最重要的机构和项目予以扶持,打造立足广州、辐射大湾区、面向全国的风险管理中心。

这次提出的风险管理中心则提出,要吸引全球投资者,探索形成国际标准,能级无疑是更高一层。

为何要高标准打造风险管理中心?原因在于,作为国内乃至东南亚重要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广州打造立足广州、辐射大湾区、面向全国的风险管理中心,对推动相关现货产业生产、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强化定价中心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根据《规划》,建立风险管理中心要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完整的期货产业链。最,广交所动作不少,分别与中证商品指数公司、大连商品交易所、港交所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和备忘录。这三个动作分别与商品指数期货、金融科技、“碳达峰、碳中和”相关。

“支持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优化期货业发展生态,打造风险管理中心。”广东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王侯表示,要支持广州资本市场重大台建设。

另外两个中心则是要建设面向全球的财富管理中心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金融资源配置中心。早在今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能力”。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广州金融向“配置资源”进阶,不难看出,广州金融业在支撑实体的同时亦有逐鹿国际金融中心的雄心。

愿景宏大。金融破局将是广州的机遇所在。

实力与目标

202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3.7%,两年均增长5.2%。

这是广州经济社会交出的半年“成绩单”。上半年经济活动本应最活跃的五六两月,广州经受了疫情冲击,结果还是保持了可观的经济增幅。这份疫情下的“成绩单”更凸显广州经济的韧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经济实力坚韧,金融实力必然彰显。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纽约接棒伦敦,这背后,无不是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与推动。

2021年上半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1225.60亿元,同比增长6.5%,占GDP的9.35%,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全市金融业税收294.67亿元,同比增长7.3%,占总税收比重9.33%。

在经济实力的基底下,“十四五”时期,广州金融业发展目标明确且翔实,分为两个维度:总体目标和行业目标。

其中一个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金融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9.5%。

这意味着什么?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2234亿元,占GDP比重8.9%,根据广州“十四五”规划纲要,到2025年广州GDP达3.5万亿元,这意味着,广州金融业增加值要超3000亿元。

不仅规模要长,其他量级也要壮大,与“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并列的还有:金融业总资产突破11万亿元;法人金融机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业税收收入达700亿元;金融交易台辐射力明显提升,打造1—2个全国的交易台;培育1—2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持牌金融控股集团公司。

在此基础上,广州又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基金期货业、地方金融业四个行业设置了12个指标——

在银行方面,银行机构总资产将达到9.6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存款余额达到9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贷款余额达到7万亿元。

据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晓勇介绍,“十三五”期间,广州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年均增长9.78%,各项贷款年均增长19.84%;保险法人机构总资产年均增长8.05%。今年以来,广州地区银行业保险业法人金融机构持续稳健发展。截至2021年7月末,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总资产2.04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5万亿元。

“引导法人机构发挥主场优势,加快改革创新,为广州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金融助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南沙自贸片区、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大创新,加快成果复制推广。”陈晓勇表示,将鼓励广州地区银行业保险业法人金融机构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保险、增加中长期贷款等方式,加大支持广州科创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到2025年,广州本外存贷款余额将达到16万亿元。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这代表广州的“资金池”更大,“吸金”能力更强。拥有更多的钱,意味着一个城市有更大的能量和潜力。而年来,广州本外贷款增速持续保持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

从这些小目标中,可以窥见广州做大做强金融业绝不是为了挤压实体经济,而是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在《规划》谋划提出12项重点任务中,其中的多项任务都与服务实体经济有关,如“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供给能力”和“发展普惠金融,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等。

开放与驱动

一个数据值得注意。

“十三五”期间,自由贸易(FT)账户体系在广东省率先落地南沙自贸片区,截至2020年末,累计开立FT账户1569户,办理跨境结算941亿元。

FT账户被认为是金融开放的重要载体。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改变,坚持开放,尤其是更高水的开放,是广州不变的选择。

不论是去年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行动方案》还是今年印发的《广州市关于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实施意见》,都提到了金融开放。

在《规划》中,亦提到了推进金融开放合作,不断提升广州金融国际影响力。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涉外经济十分活跃。”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管部副主任陈元富表示,未来,该行将不断提升人民跨境使用便利度,坚持“本优先”原则,全力推动广州跨境人民业务实现增量扩面,争取推动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尽早落地,探索拓展跨境资产转让的业务品种,完善自由贸易(FT)账户功能,扩大跨境人民使用规模和范围。

除了开放,广州也将开启新的“多轮驱动”。从12项重要任务中可见一二——

金融科技,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增强绿色发展能力;构建科创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支持科创能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

广州亦谋划了一批金融重点项目和工作,包括以广州期货交易所为核心建立期货产业园区、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争取广州数字人民试点、推动设立港澳保险售后服务中心、支持广州金融控股集团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等40项重点项目和工作。以重点项目落实促进规划落实,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广州各区金融发展定位

越秀区 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

海珠区 建设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核心区

荔湾区 建设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推动金融业全面发展

天河区 依托国际金融城打造粤港澳金融合作示范区

白云区 推动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

黄埔区 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创金融示范区

花都区 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

番禺区 建设普惠金融创新服务示范区

南沙区 建设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示范区和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从化区 建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增城区 推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

(南方日报记者吴雨伦)

标签: 广州金融发展 十四五 数字金融 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