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莲蓬的大姐,请看过来。”26日上午,一夜雨后放晴,在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龙埗村,几百亩莲池荷叶连绵,附居住的梁女士一早就过来赏花,还拍起了短视频。

这片原本是每年只能种一造水稻的“水淹地”,现已是一年四季都有收成的“聚宝盆”。

将“沉睡”土地“唤醒”的,是由清远市政府指导、市农业农村局建设,中振智农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清远市产业融合龙埗村蓄滞洪区花稻花项目。依托该项目,这里形成了夏有莲花、秋有稻花、冬有油菜花的田园风光。

整合土地实现三造轮作

“过去只要连下五六天雨,田就被淹了。”附一村民说。龙埗等村位于蓄滞洪区,也就是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该区内,作物一年只能种一造,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2019年底,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工程启动建设,助力提高珠三角地区防洪标准。蓄滞洪区内也安排了专项资金,进行水利、道路设施改造提升,部分地区得以逐渐恢复常年耕作。

年来,清远规划建设潖江蓄滞洪区龙江源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坚持高标准建设防洪安全体系的同时,整合片区生态资源,对接院士专家,激发村民积极,统筹社会力量,实现规模化连片种植、养殖,建设花海田园综合体。

清远市农技中心主任宗伟勋介绍,该片区上半年经常发大水,莲藕是水生植物不怕被水淹,能确保村民增收。

荷花基地管理人员说,该片区现已初步种植300多亩荷花,经多次调研,选择了从湖北引进了特早熟的莲藕品种,为三造轮作、各种作物紧密衔接打好基础。7月中旬莲藕收成后,可以马上开始秋季水稻种植。

让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活干

连日来,村民黎国安每天来回穿梭于荷花田里,采摘成熟饱满的莲蓬。“以前只能下半年种两三亩水稻,还要出去打散工。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土地租给公司,每年还有地租收入。”

中振智农公司总经理祁志介绍,该项目已吸纳周边村民40多人,主要负责除草灌溉、采摘莲蓬等工作,一天的劳务收入可达120元。

在这里,村民一年四季都能有活干。第一造种植早熟莲藕,通过采摘莲蓬、莲子,提升游客参与度;第二造种植功能水稻钼稻米,并养鱼、养虾,搞生态立体农业;冬季的早期油菜苔可作新鲜蔬菜食用,还可结合旅游项目打造飞来峡油菜苔品牌;开花后的油菜杆可以加工青贮饲料,用作清远乌鬃鹅、黑山羊及肉牛饲料。

项目还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罗锡文联合作为冬种油菜花项目的技术支撑专家,如今形成“政府主导、企业牵头、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参与,产业联合体支持”五位一体新的生产关系。据悉,清远未来还将加强总结研究,推动该项目的发展模式在示范区复制推广。

南方日报记者 陈国飞 通讯员 钟履双

标签: 清远 蓄滞洪区 绿色发展 示范区